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药学科普 | 从药学视角谈流感的预防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16
字号: + - 14

夏去秋来,微风渐凉,又到了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高发季节。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丁四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在人群中流行的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系。

从药学角度来看,流感的预防是一个多层次的科学防护体系,主要包括疫苗、抗病毒药物以及科学防护与合理用药三个方面。

流感疫苗:预防的核心手段

流感疫苗本身不是完整的病毒,而是经过灭活或裂解的病毒片段(抗原)。接种疫苗后,这些抗原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感染病毒时,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有效预防感染或显著减轻症状。

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会更新疫苗毒株组成,以匹配当季流行株。因此,每年在流行季前(建议9–10月)接种新版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关键措施。

接种建议:

适用于6月龄及以上人群,尤其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及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定期接种。

抗病毒药物:暴露后预防与治疗选择

对于未接种疫苗或接种后仍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可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或治疗。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替代疫苗。

目前常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包括: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通过抑制病毒释放,阻断病毒传播。

RNA聚合酶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可在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抑制其增殖。

血凝素抑制剂:如阿比多尔,阻止病毒吸附和进入宿主细胞发挥作用。

使用建议:

在接触确诊患者48小时内用药预防效果最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超过48小时,建议在医生评估后使用。药物预防疗程一般为7–10天。

科学防护与合理用药

日常防护行为是预防流感传播的基础: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定期对常用物品表面清洁消毒。

2.多通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3.注重均衡饮食与充足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

特别提醒:

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来预防流感。抗生素仅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加剧细菌耐药问题。

预防流感需采取综合策略:疫苗是建立免疫屏障的基础;抗病毒药物作为暴露后预防和治疗的有效补充;科学的防护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则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防病意识。

如有流感症状或用药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获得专业指导。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