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秋季过敏性鼻炎科学防治指南:从预防到治疗,一篇读懂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15
字号: + - 14

  秋高气爽,本是出门拥抱自然的好时机,但对于我国近8%–20%的过敏性鼻炎人群来说,却意味着无休止的“阿嚏”和鼻涕横流。秋季过敏性鼻炎,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当蒿属花粉(北方秋季首要致敏原)、葎草花粉、霉菌孢子等过敏原进入人体,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视作敌人,进而引发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四大典型症状,约70%的患者还会伴随眼痒、流泪等过敏性结膜炎症状。

过敏性鼻炎与感冒的区别

  感冒常伴有咽痛、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程7-10天;过敏性鼻炎一般不发热,症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只要接触过敏原,就容易反复发作。

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

  1.出门前查看花粉浓度预报,高浓度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佩戴N95或医用外科口罩。

  2.饮食上避开生冷、辛辣及海鲜类异体蛋白,避免刺激加重症状。

  3.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扰乱免疫系统。

  4.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逐步提升自身抵抗力。

药物治疗

  若预防仍无法完全避开症状,合理用药是关键。

  1.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奥洛他定等)

  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起效快、药效持久,可明显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但改善鼻塞效果有限。

  一般每天只需用药一次,疗程不少于2周。

  2.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鼻喷雾剂)

  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可持续控制炎性反应状态,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对大多数鼻部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建议疗程不少于2周,正确喷鼻可减少鼻出血风险。花粉季节前2–4周预防性使用,效果更佳。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普鲁司特等)

  常用于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对合并哮喘的患者也有帮助。

  4.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色甘酸钠等)

  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对缓解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喷嚏、流涕和鼻痒症状有一定效果。

  5.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滴鼻液、1%的麻黄素<儿童浓度为0.5%>等)

  仅建议严重鼻塞的患儿短期使用(不超过1周),临床不推荐服用口服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常规治疗过敏性鼻炎。

  6.鼻腔冲洗剂

  通常用于鼻腔和鼻窦炎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更适用于婴幼儿,一般在其他鼻用药物之前使用,使用生理盐水、高渗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内刺激物、过敏原和炎性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

  7. 免疫治疗药

  该疗法是针对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对因治疗,即给予患者逐步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使患者在再次接触相应过敏原时症状明显减轻,甚至不产生临床症状。不足之处在于:费用高、可能发生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处置频率高、疼痛、起效慢。

其他治疗选择

  如果药物控制不理想,尤其是鼻塞症状持续加重,可考虑微创手术——如“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该方法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气,适合常年受过敏性鼻炎困扰的患者。

症状明显者,请立即就医!

建议尽快到附近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

查明原因,切勿拖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