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中医劝您一定要这样养胃,别不信,真的!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0-16
字号: + - 14

  据统计,我国慢性胃病患者已超1.4亿,在外卖、熬夜、生活压力的影响下,胃病年轻化趋势明显。胃痛、打嗝、反酸等“小毛病”背后,隐藏着胃溃疡、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癌变的健康隐患。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论》更直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如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答案藏在千年的中医智慧中。

  一、防外邪:四季养胃有侧重

  春防风:肝木克脾土,推荐乌梅黑豆汤、玫瑰花茶以疏肝健脾。

  夏防湿:暑湿困脾,推荐赤小豆薏米汤、芡实茯苓粥以祛湿。

  秋防燥:燥伤阴液,推荐沙参麦冬炖鸡汤以滋阴润燥。

  冬防寒:寒伤阳气,推荐当归羊肉汤以温中散寒。

  二、防内伤:饮食作息双调节

  饮食三忌三宜:

  忌寒凉(冰饮、生鱼片)、忌辛辣(麻辣烫、烈酒)、忌过饱。

  宜温热(小米粥、南瓜羹)、宜黄色食物(玉米、胡萝卜)、宜细嚼慢咽。

  子午觉护胃气:23:00前入睡助胃黏膜修复,午间小憩15-30分钟颐养心脾。

  三、防情志:身心同治是关键

  疏肝和胃操:晨起双手搓热,顺时针揉腹36圈,配合深呼吸。

  穴位按揉法:

   足三里(膝下3寸):每日按压5分钟,增强脾胃功能。

  定位: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约四指宽),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外缘一横指处。按压时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正确位置。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每日按压5分钟,缓解胃胀、打嗝、恶心等。

  定位: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约三横指宽度),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千金方》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胃的养护绝非一朝一夕,而是渗透在每日的一粥一饭、一眠一醒中。从今天起,用中医智慧为脾胃穿上“防护甲”,让健康从“胃”雨绸缪开始,真正赢得充满活力的未来。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