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 肩手综合征:卒中后的隐形枷锁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7-02
字号: + - 14

70%的脑卒中患者会遭遇“肩手综合征”

它像隐形枷锁,从肩痛手肿开始

可能一步步锁死患肢功能!

早识别、早干预是关键

  1 什么是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侧上肢肩胛带及手部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如水肿、皮温变化),晚期可致皮肤肌肉萎缩。典型三联征:肩痛、手水肿、疼痛(被动屈指尤甚)。70%卒中患者于发病后出现,多发于卒中后1-3个月,最早可在第3天发生。

  2 为什么会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卒中、外伤)导致患肢神经功能障碍,引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出现:

  中枢致敏

  中枢损伤直接导致神经敏化及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偏瘫侧肢体反复损伤

  (1)患肢屈肌痉挛(肘腕屈曲)阻碍手背静脉/淋巴回流。

  (2)过度牵拉关节(如不当康复训练)引发无菌性炎症、水肿疼痛。

  (3)患肢输液渗漏致皮下水肿。

  (4)患侧“单侧忽略”增加意外损伤风险。

  3 病情发展的三个阶段

  I期 (急性期,3-6个月)

  病因:交感/反射性神经血管营养不良。

  表现:显著肩痛、手水肿、手指伸展位伴屈曲受限及剧痛(被动屈曲时)。X线示手/肩骨骼脱钙。

  II期 (营养障碍期,3-6个月)

  病因:长期微循环障碍。

  表现:肩手自发痛及水肿减轻,皮肤肌肉萎缩加重,手指活动明显受限。

  III期 (萎缩期)

  表现:末梢感觉迟钝,疼痛基本消失,肌肉严重萎缩,手功能永久性丧失。X线示广泛骨腐蚀。不可逆。

  4 如何治疗?

  良姿位摆放

  坐位:上肢置于膝上/桌面(可用轮椅桌板),避免手悬垂。

  卧位:上肢平放,远端抬至与心脏平齐,手指伸展微屈(可握软球),促进静脉回流。

  向心性加压缠绕

  用1-2mm宽布带自手指向心缠绕至腕上,随后立即拆除。

  冷热交替疗法

  患手交替浸泡于50℃温水(10-15min)与10℃冷水(10min)中,每日早晚各一次。注意防冻伤/烫伤。

  运动疗法

  被动活动:软瘫期肩关节活动度<90°,随恢复渐增;痉挛期缓慢牵拉,肌张力降后行外展外旋。

  主动活动:在辅助下于微痛耐受范围内活动手指、肘、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防废用性萎缩及粘连。

  针灸治疗

  取肩井、曲池、外关、合谷、内关、手三里等穴。

  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蜡疗、超声波、冲击波等消炎、止痛、消水肿。

  • 标签:
分享到: